本文載自《福建日報》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第05版“政文”
家是有愛的地方
4月12日,星期天,福州江濱(倉前)老齡公寓來了15個孩子,他們是福州高級中學的學生志愿者。
安靜的老齡公寓頓時熱鬧了起來。有的同學負責打掃庭院落葉。有的同學為手腳不便的老人刮起了胡子。有的同學坐在老人身邊促膝長談,老人們饒有興味地聊起光陰的故事。會講福州話的同學逗得老人們笑聲不斷,每個福州話地名都能引起老人們的回憶……
從2009年至今,每個周末都有學生志愿者走進江濱(倉前)老齡公寓為老人服務。這是福州高級中學志愿者服務的“愛心接力”。高一和高二共26個班級參加,學生們以班級團支部為單位,輪流服務于老齡公寓。老生帶新生,“傳幫帶”接力愛心,成了福州高級中學的傳統(tǒng)。
這次來的是高一(4)班團支部。
“今天是我們第一次獨立策劃和組織。”高一(4)班團支部書記唐譯聞說,“前兩次是跟著高二(4)班開展活動,學哥學姐們教我們怎么和爺爺奶奶們溝通。”
同學們帶來親手畫的小報,買來蛋糕和水果。為了討老人們高興,他們使出渾身解數,精心準備了10個節(jié)目,唱歌、小品、做俯臥撐……逗得老人們樂開了懷。
青春年少的孩子,給老年公寓增添了生氣。
85歲的吳永榮、祁依啟夫婦剛住進來一個月。“有愛的地方才是家,孩子們的笑容很溫暖。真心的關愛,讓這里像個家。”吳永榮感慨道。
不簡單的是堅持
團支部之間比拼著愛的花樣。高二(10)班為了給老人們的午餐加上一道點心,幾乎沒下過廚房的同學們鉚足了勁,盡管過程難免有曲折,但最終做出了美味可口的燉蛋。高二(12)班的同學在聊天過程中,發(fā)現一位老奶奶餓了,便派兩位同學跑到山下買來菜包、燒賣和蒸餃。老奶奶堅持要給錢,同學們假裝收下,在離開時偷偷將錢放在了她的桌子上……
88歲的李幼玉說:“有人聽我說說話,笑一笑,真好!”
每到放學時刻,陳奶奶便拿出與孩子們的合影,站在公寓門口,看著路過的同學,尋找照片當中的身影。
96歲的劉妹官孑然一身,在老年公寓住了4年,她說:“我盼著周末,想他們來看我,很熱鬧。”
老齡公寓負責人楊寶順介紹,他們這里住著60多位老人,平均年齡80歲以上,三分之一的老人沒有子女。“老人最缺的就是親情的關懷。”5年前,老齡公寓和福州高級中學簽訂了協議,把這里作為學生們長期志愿服務的基地。
“志愿者服務的經歷讓我們成長。”唐譯聞說,“以前,我不理解長輩,常對他們表現出不耐煩。現在,我深刻認識到孝順的重要,學會了耐心和微笑。同學們通過共同的志愿服務,懂得了相互之間的關愛,班級氣氛更融洽了。”
常態(tài)化的志愿服務理念,經過多年的滋養(yǎng),已經進入福州高級中學每位學生的心田。到養(yǎng)老院參加志愿服務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,然而,同學們的愛心還會不斷地接力下去。